毛蕊异黄酮苷
我司经营范围:物质、进口标准品、冶金标样、标准气体、药典对照品、标准菌种、实验室耗材、试剂盒
产品名称 | CAS编号 | 包装 |
毛蕊异黄酮苷 | 20633-67-4 | 可根据客户要求大包装订制 |
毛蕊异黄酮苷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分 子 量:446.4000
CAS编号:20633-67-4
分子式:C22H22O10
别 名:毛蕊异黄酮-7-O-BETA-D-葡萄糖苷
毛蕊异黄酮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e)的详细信息
【性状】本品为白色针晶粉
【基本用途】本品用于含量测定。
【提取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Hsiao干燥根
【药理性质】
【用法】色谱条件: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5nm,(仅供参考)
【贮藏方法】2-8°C,避光保存。
【注意事项】本品应在低温下保存,长时间在暴露在空气中,含量会有所降低。
危险性质:
包装方法:
质检信息:
氢氧化钠容量分析用溶液标准物质--(Sodium hydroxide for volumetric analFSis)的详细信息
物理化学性质:白色颗粒状,条状或小片状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1g溶于0.9ml冷水、
0.3ml沸水、7.2ml无水乙醇、4.2ml甲醇,溶于甘油。溶于水、乙醇时或溶液与混和时产生剧热。溶液呈强碱性。有腐蚀性。半数致死量 (小鼠,腹腔)40mg/kg。密度:2.13,熔点:318℃,沸点:1390℃,折光率:1.473-1.475
主要用途:广泛应用的基本分析试剂。配制分析用标准碱液。少量二氧化碳和水分的吸收剂。酸的中和。钠盐。用于校准测定高分子材料分子量的仪器、评价测量方法和给高分子材料分子量特性量值赋值。
操作与贮存:冰箱内保存。
包装方法:
危险性质:
质检信息:使用注意事项:由于室温变化会引起溶液浓度的微小变化, 使用前应恒温至(20±2)℃,并充分摇动以保证均匀。若室温超过此范围,可查GB 601-03附录A进行溶液体积校正。本标准物质打开后一次性使用,使用过程中应严防沾污。
分为五大类:
1、化学成分类:标准物质,纯的化合物或是有代表性的基体样品,天然的或添加(被)分析物的(如,用作农药残留分析的添加了杀虫剂的动物脂肪),以一种或多种化学或物理化学特性值表征。
2、生物和临床特性类:与目录A相似的标准物质,但以一种或多种生化或临床特性值表征,如酶活性。
3、物理特性类:以一种或多种物理特性值表征的标准物质,如熔点、粘性和密度。
4、工程特性类:以一种或多种工程特性值表征的标准物质,如硬度、拉伸强度和表面特性。
5、其他特性。这些类别又被细分为三级子类,例如,在化学成分类中,以微量锰、硅、铜、镍和铬含量表征的铝合金,列于化学成分一金属一有色金属一铝合金的子类中;在化学成分类别中,标准物质还可进一步被分为单一成分的标准物质和基体标准物质两大类;单一成分的标准物质是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或纯度、浓度、熔点、熔化焓值、粘度、紫外可见光吸光率、闪点等参考值已精确确定的纯物质的溶液;这类标准物质的重要用途之一是分析仪器的检定或校准。
化学, 2-异基硼
化学, 化铽,六水
化学, 6,7-基-3H-喹唑啉-4-
化学, 4--6,7-基喹唑啉
化学, (S)-(-)-2-氨基-2'-羟基-1,1'-联萘
化学, 氨钯
化学, 硫铥(III) 八水合物
化学, 硝铜水合物
化学, 六铝钠
化学, 化钆(III)
化学, 化铕(III)
化学, 化钐
化学, 化铒
化学, 化镱
化学, 化铥(III) 无水
化学, 化钬(III)
化学, 化铕(III) 六水合物
化学, 1-酰
毛蕊异黄酮苷BR,98%98%1gLPCAT1
BR,98%98%25gLCTs
BR,98%98%,含60-100ppmMEHQ稳定剂5gHV-Ab
BR,98%96%1gLCMV-Ab
BR,98%96%25gCA16
BR,98%96%5gSCD
BR,98%≥99%1gCXCL16
标准物质的管理:
(一)规范记录:
建立标准物质台帐,定期更新台账,明确责任主体,以便做到可以追本溯源;
领用时,记录好领用时的名称、数量、时间、领用人、发放人等必要的信息;
标准物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应定期检查标准物质的有效期,对于超限的标准物质要填写销毁登记表;建立标准物质档案。
(二)定期核查:
对于标准物质的种类、级别、介质、浓度含量、有效期、批号、环境条件、储存方法、帐物相符等等各参数,要定期核查。
定期检查实验室各检测项目所对应的标准物质是否相符。对新增检测项目所对应的标准物质应及时纳入规范管理。
存放环境条件和有效性。按标准物质证书上规定的环境条件,储存方法进行存放,及时检查是否过期。标准物质的储存环境应保证其特性完整不变。
标准物质所用介质和浓度是否满足检测方法对介质的要求。浓度是否合适,所用的介质对分析是否有影响。